从核酸检测亭说设计
六月一日上海解封
以为是“全局终”
太天真了
漫长的续集一直在开拍
下一集“常态化核酸排队记”
01
从核酸检测亭开拍
上班族及时查核酸成为头等大事,感觉成了游戏角色:一局只有三滴血,每过一天就损失一滴血……只有查核酸才能回血,否则就退出游戏了……
先来赏析一下上海的核酸亭的外观设计:外观设计丑陋、识别系统混乱、颜色搭配刺眼、工艺粗制滥造、各种地摊材质的拼凑。一夜之间,出现在身为“世界设计之都”上海的街头巷尾,如一道道美(扎)丽(心)的风景线。
02
被设计得明明白白的“用户”
反人类的设计(核酸亭内部)
核酸亭的用户是被检测者吗?不,核酸检测工作人员也是。
设计拍脑袋,产出就这样“反人类”。
这一切都是“不以用户为中心”惹的祸,好设计不但要洞察用户需求,在设计时人机工程学的运用同样必不可少。
全民皆上的全城活动,身高不够因固定的橡胶手而极力踮脚的小孩;担心冰冷的不锈钢与未处理的金属棱角影响婴儿的父母;因未充分适老设计导致听力衰退行动不便而不知所措的老人;全民的百态万象是否真的被考虑到?我们在为全龄段全群体做设计时请一定重视通用性设计理念的重要性。
看到坐立不安的大白,我第一眼笑了,看着看着又哭了 ——心疼他!
03
创意无限的“苦笑群众”
04
吓哭你的夜晚……核酸检测亭
05
再来看看服务体验
昨天复工首日,我中午在公司附近兜了兜,发现几个路口的核酸点都蜿蜒长队到另外一个路口。
APP上看到的 <3分钟:空闲,3-15分钟:较忙,>15分钟:繁忙
事实上,排队几个路口的队伍,往往也显示“空闲”二字。
于是我放弃了,决策晚上到小区的核酸亭做,结果更惨。
场景是这样的:
身为浦西最大的万人小区的居民,排队两小时,看到群众互骂,聚众感染增加,心里真是焦躁。
我在这两个小时中,看到了各种割裂造成的服务体验问题:测试人员之间的分工的割裂、和排队分流人员之间安排的割裂,人员配给配比之间的割裂,核酸亭设备和设备之间的割裂,商圈和区域之间的割裂。
再看线上体验的问题:
时间到现在已经一整天过去了,我的核酸检测结果还没有出来。今天一整天,打开手机看核酸结果看了100次。心思都用在这了,哪能聚焦工作?
作为72小时新能源人的上海人民之一,续航时间和官宣之间,有这么大的落差。不得不让我深思:问题出在哪里了?
06
问题在于缺乏“原型思维”
好的想法与杰出的想法,“做”的那一刻开始不同。
核酸亭,开始可能是一个“好想法”,诞生于某大的脑海中。
但糟糕的是,在做出的想法过程,常常会在表达、理解、执行的割裂中大走样,甚至每个人理解的完全不是同一事物。毕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点击查看《头脑中的想法和现实中的原型》视频
核酸亭,是产品,更是服务系统
核酸亭,它是产品、服务,还是系统。它的设计过程需要服务原型思维。
它是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系统。如果迭代的内容繁重而全面,加上紧张的项目周期,容易导致反馈信息宽泛、浅显,违背迭代快速、高效的初衷。
1)优先迭代核心功能
2)永远不要爱上第一个想法
3)测试和流程相关,和时间、预算并没有直接关系
服务原型是在服务正式投入和实施前,营造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场景(包括人员、设施和流程),去测试和观察用户反应的一种工具。
“服务原型”可以帮助企业在1个月、1周、1天、甚至1个小时内打造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增加竞争力和商业价值。
解构复杂,把握迭代的颗粒度
原型让用户“吐露心声”
原型测试助力低成本试错
商业世界里,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知道原型好,但是时间真的来不及了,而且我们负担不起做原型的成本。”
在原型测试中,问题被发现的速度远快于后期,危害远小于后期。不做测试直接成功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显然并不高。而且很可能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一旦体验不好则影响面极广。
而随着投入时间的增加,企业的沉没成本和自负双重增加,对用户的耐心会越来越低,以用户为中心的意愿也会越来越低。
在投入市场前,对已有概念和产品进行迭代,才是降低风险和损失的明智选择。
图片@《服务设计》,有更多原型知识,点击跳转
核酸检测亭,在6月1号在上海大规模投放前:
如果用几个不同小区,辅以不同规模的商圈先做压力测试;
如果,用解封前的封控的时间来换机遇;
如果,提前模拟场景并优化人员服务流程….
如果….
如果….
如果很多….
但实际现在状态是:显然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 设计和生产这些劣质核酸亭的代价,
• 未来处理回收这些固废垃圾的代价,
• 采样工作人员和被采人的健康代价,
• 更重要的是2500万民众的时间代价……
我们是:
战略顾问,设计驱动的共创大师
我们做:
产品和服务设计,创新和组织赋能
我们连:
从洞察到创新
我们爱:
用设计结合商业来解决复杂问题
我们信:
要么设计,要么被设计
添加二维码
了解更多服务设计
▼